华西妇儿联盟合作机构
西南儿童医院高新院区
残联定点
首页 康复知识 多动症

怎样能锻炼让孩子上课静下心来?个方法引导孩子有序上课

文章发布时间
2022-10-11
西南儿童康复医院
西南儿童康复医院

孩子调皮、好动是天性,大多数孩子都有好动的通病。有些父母会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其实,大部分孩子都只是好动而已。只要没有达到多动症的标准,都不必太过担心。但是,不管是好动,还是多动症,我们不能任由孩子一直好动下去。那么,孩子的好动要怎么缓解呢?

一、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并不代表患上了儿童多动症

很多好动的孩子,他们上课的时候小动作不断,有时会影响课堂纪律,听课注意力也不集中,在学校经常被老师找家长,搞得父母也是很焦虑,很多老师会告诉父母:“你的孩子太调皮了,你应该带他去检查一下,是不是有多动症。”父母老师尤其会把这个词用在男孩身上。

如何能让孩子安静下来学习

儿童多动症是个谎言,根本的原因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或者严厉或者溺爱,给了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孩子身上的“症状”,几乎都是在反抗不当的教育中被扭曲的表现。

家长如果能够多去理解和关心孩子,用心去倾听孩子的“语言”,孩子的一切都会变的正常。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子,每天有用不完的精力,是很正常的。所以大部分情况下都只是孩子“好动”的表现,而非“多动症”。好动的孩子,这种天性会让孩子充分的发展身体运动能力和自由探索能力,这对孩子的早期身体发展和智力发展均有好处。

在孩子两岁之前,活泼好动的孩子一般会比安静的孩子各方面发展都有优势。好动是属于多动症的一种表现,但却不等于多动症,顽皮好动和多动症,两者也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千万别误解了。

二、好动的孩子跟儿童多动症的区别

有些父母担心孩子患上了儿童多动症,其实,孩子好动,并不代表他患上了儿童多动症,有时候是精力旺盛、身心健康的标志。

好动的孩子,他们对什么都感到好奇,看到什么都要去摸和动,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孩子探索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表现。

而那些活泼爱动的孩子,在课堂上犯点纪律小错误也是本性使然,我们只能说他自控力不足、精力过于充沛、意志力不够强大,而不应该去和某种疾病对号入座。

怎么能让孩子上课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

好动与多动症有着本质的差别,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点来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

1、发生年龄不同

孩子好动在幼儿时期表现得较为明显,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好动现象会慢慢变少直至消失。

而儿童多动症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童年时期,甚至青少年时期,不会随年龄的增长有明显的改善。

2、专注力不同

正常好动的孩子经常会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但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却能够专心致志去做。

而患上多动症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几乎不能专注于任何事情,即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总会半途而废或者频繁转换到其他事情上去。

3、自制力不同

正常好动的孩子可能只会在家里,或者在某些场合、特定的人面前表现得好动,但在其他环境,尤其是陌生的环境或者比较严肃、正式的场合能够安静下来,还能够接受父母的管教,约束自己的行为。

而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则比较冲动,情绪很不稳定,还常常不分场合地发脾气,也不容易接受父母的管控。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好动和多动症之间的区别,就要慎重对待孩子的多动。

当孩子没有突出表现时,父母不要胡乱猜测,不能随随便便就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让他背上沉重的精神压力。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说他是多动症,否则就会增加孩子的精神负担。

孩子是不是多动症患者,需由医生来确定。如果确诊为多动症的孩子,父母必须及时给予孩子干预、治疗,而对于好动的孩子,父母只需要在平时正确引导即可。

三、对孩子的好动父母这样来引导

很多精力旺盛的孩子,其实本质上是因为他们对研究周围的世界相当兴奋。

孩子好动、好交流是学习和探究欲望的表现,好奇心驱使他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所以,孩子会持续地对环境保持好奇,尝试主动提出想法,并且乐此不疲地投入探索。

我们要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尽量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他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

怎样能锻炼让孩子上课静下心来?个方法引导孩子有序上课

1、不要阻止孩子的好动

对于好动的孩子,我们总是担心孩子会受伤而阻止他。其实,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从运动医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爱跳爱跑可以起到强身健脑的作用,对于他的成长是有利的。

另外,如果我们阻止了孩子的好动行为,孩子的精力就无法得到释放,他就会感到无聊、焦躁,这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阻止孩子的好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玩耍的时候,我们最好陪伴在孩子身边,并告诉孩子一些注意事项,以此保证孩子的安全。

2、多陪伴孩子

有的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常常无法陪伴孩子,这使孩子被关注的心理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孩子常常会表现得好动,以此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对于孩子这种因缺乏父母的关爱而引起的好动,父母可以通过多陪伴孩子来管控。我们可以陪孩子一起做手工、画画,在这个过程中,要督促孩子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3、在运动中培养专注力

对于好动的孩子,运动比其他任何活动形式都重要,通过运动不但消耗了孩子的精力,也促进了运动能力发育,同时在运动中对培养孩子注意力也是不错的方法。

4、给孩子制订规矩

在顺应孩子好动天性的同时,我们也应给孩子制订一些规矩,对孩子的言行进行必要的约束。

尤其对3岁以上的孩子,要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行为,哪些行为是不好的行为,在特定的场合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多动症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

医生团队
专家推荐
主任医师/教授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多动症(ADHD)、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抽动症、发育性语言障碍、脑瘫、感觉统合障碍、情绪障碍、发育迟缓、遗传代谢性疾病(Rett综合症、DMD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天使综合征)、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心理障碍等诊断、评估和康复治疗。矮身材、生长落后、身高促进、性早熟、性发育异常、甲状腺疾病、肥胖症、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主任医师
矮身材、生长落后、身高促进、性早熟、性发育异常、甲状腺疾病、肥胖症、儿童营养、儿童保健、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副主任医师
儿童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等儿童生长发育疾病诊疗。
副主任医师
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甲低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临床诊治。
主任医师
儿童发育迟缓、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孤独症、遗尿症等诊治,儿童早期发展促进、高危儿筛查与评估、干预。
教授/主任医师
儿童生长发育疾病,如矮小症、性早熟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紊乱等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医院首页
首页
医师团队
医师团队
咨询预约
咨询预约
电话问诊
电话问诊
康复课程
康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