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好动、淘气捣蛋是孩子们的本性,尤其是小男孩,更显顽皮。然而,当孩子过度活跃、无法静下心来时,部分家长不禁怀疑自家的宝贝是否患有多动症。
我家宝宝只有九个月大,除了睡觉之外,几乎没有片刻安静的时候,实在太活泼了。
我的儿子今年十岁了,上三年级。在家写作业、吃饭、看电视时双腿总是不停地抖动,从不休息。不知道这是否多动症的表现?
我的孩子今年刚入小学,在学校没待多久,老师就表示他太淘气了。上课时经常突然站起来,还总是和同桌的小朋友交谈。我非常担忧,孩子会不会有多动症的趋势。
······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家长们的担忧是否有必要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儿科医生的解答。
生理因素
孩子的生理发育需要不断地进行锻炼和活动来促进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成长。因此,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天然具有好动的特点。
心理因素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动力,好动是孩子满足好奇心的一种表现。孩子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过程中,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图片来源摄图网400071579
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患者往往在学习、社交和家庭生活中遇到困难。
诊断多动症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评估孩子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的表现。以下三个标准可作为参考:
症状持续时间:多动症的症状需要持续6个月以上,且在7岁前出现。
症状严重程度:多动症患者的症状较一般孩子更为严重,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
症状普遍性:多动症患者的症状在不同场合都有明显表现,如在家庭、学校和社交场合。
图片来源摄图网401729383
表现形式
好动的孩子在活动过程中能够适时地停下来休息,而多动症患者则难以自控,经常在不适当的场合表现出过度活跃。
注意力
好动的孩子在关注某件事物时,尽管容易分心,但能在提醒后重新集中注意力。而多动症患者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在提醒后仍难以维持。
冲动行为
好动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冲动,但他们的行为总体上是可控的。相比之下,多动症患者的冲动行为更为严重,他们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做出危险或不合适的行为。
影响程度
好动的孩子虽然可能在某些方面受到影响,但总体上不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交。多动症患者则在这些方面面临更大的困扰,需要专业的干预和支持。
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运动机会: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活动环境,让他们尽情地锻炼和发挥。
设置规则和界限:让孩子明白,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行为规范,学会自我约束。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让他们将精力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物中。
耐心沟通和引导:面对好动的孩子,家长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通过沟通和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图片来源摄图网401199523
寻求专业帮助:一旦发现孩子可能患有多动症,应尽早联系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
药物治疗:在医生建议下,多动症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
心理干预:心理治疗对多动症患者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自控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
家庭和学校支持: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多动症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实现全面发展。
孩子好动并不等于患有多动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需要正确看待好动现象,善于发现孩子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对于确诊为多动症的孩子,我们同样需要给予关爱和理解,通过药物治疗、心理干预以及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身价值。
以上就是关于多动症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一些迷茫的家长。更多关于多动症的问题,也可以直接点击【咨询预约】,咨询我们的值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