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5日,为进一步落实儿童关爱工作,有效帮助特需儿童及家庭解决康复“难题”,旨在传递有益康复经验、帮助更多在同样困境的家庭少走弯路的一路“童”行——爱心家庭分享会第4期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肖家河街道正街社区主办、成都培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都西南儿童康复医院共同承办,活动中,有两组爱心家庭特意来到现场分享自身的真实康复故事,活动共吸引15组家庭来到现场,一起倾听爱心家庭的经历和经验。
(爱心家庭分享会活动现场)
打败抽动的“第三次”选择!
首先上台进行分享的是爱心家长——西西(化名)的奶奶。奶奶讲述到,西西一开始只是有些眨眼睛,奶奶就觉得可能是孩子手机玩多了从而影响了眼睛,于是就减少了西西玩手机的时间,孩子的眨眼症状果然得到了改善。可是好景不长,两个月后,孩子突然出现了“奇怪”的动作——伸脖子、清嗓子,并且症状发作的频率也比较频繁,已经影响到了孩子日常的生活、学习。特别在晚上睡觉前症状最为严重。
奶奶这才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于是前后共带孩子去了两家医院问诊,经过检查,医生诊断孩子是抽动症,给孩子开了些药吃,但效果并不理想,孩子的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西西的家人看到孩子的情况愈发不好,心急如焚,四处打听治疗抽动症的专科医院,最终在亲戚的介绍下找到了西南儿童康复医院孟青院长。经过一段时间药物加物理的综合治疗,西西的症状基本消失了,奶奶激动地讲到:真的很幸运,第三次问诊的医院没有选错,没有耽误孩子的未来。
(奶奶分享孩子的就诊经历)
随后孩子的主诊医生孟青院长也针对西西的具体情况作了专业的分享。孟院长向在座的家长们科普了抽动症的具体表现,并谈到,在抽动症治疗中坚持不间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治疗前期的强化治疗一定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松懈。同时孟院长强调,平时家长一定要让孩子避开一些诱发抽动的因素:长时间玩电子产品、吃辛辣食物等等,都会对孩子的康复造成很大的影响。
(西西主诊医生孟青院长进行分享)
从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到优秀的班干部
紧接着,第二位爱心家长,小宇(化名)的爷爷也上台进行了分享。他讲述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情绪冲动的情况,并且学习成绩下降明显,老师经常向家长反映孩子在课堂上违反秩序。而小宇的母亲教养孩子的方法不太恰当,孩子不听话就会打孩子,久而久之,小宇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同时性格也变得急躁、内心安全感十分缺乏。敏锐的爷爷发现了孩子的“异常”,觉得孩子不是单纯的“调皮”,于是带孩子来到了儿童专科医院:西南儿童康复医院。
在发育行为科冉玲主任的专业帮助下,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爷爷十分欣慰地讲到:所有的付出都没有白费。他谈到孩子现在进步非常大,学习变得主动上进,遇到困难也很有耐心地去克服,而不是乱发脾气。在学校里老师也反馈孩子的表现越来越好了,和同学的关系也改善了,今年班上选取学习委员,小宇参加竞选,班上全票通过。讲到这里,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爱心家长为了表达对主诊医生的感激之情,特意借着活动,现场为冉玲主任赠送了一面饱含感激之情的锦旗。
(小宇爷爷为主诊医生赠送锦旗)
随后,小宇的主诊医生冉玲主任也进行了分享。主任讲到当时孩子来到医院初诊,经过一系列严密的评估后,确诊为多动症,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训练方案、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等。冉主任强调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所以当发现孩子出现异常症状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责备孩子。并提醒在座的家长们,多动症早期干预治疗十分重要,一定要及时关注,不要因为忽视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小宇主诊医生冉玲主任进行分享)
与爱同行,传递康复力量。爱心家庭的宝贵经验对于其他迷茫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盏指路明灯,为他们照亮着康复之路。在两组爱心家庭分享结束过后,主诊医生分别为他们颁发了爱心证书和小礼物,感谢他们的无私分享。
(医生为爱心家庭颁发爱心证书、小礼物)
一路“童”行——爱心家庭分享会搭建了一个公益的沟通交流平台,将社区组织、医院和家庭联结到一起,共同参与,这里汇聚了专业医生科普的病种知识,更成为特需儿童家庭交流心得、传递温暖的港湾。
特需儿童家长们从被动接受帮助的角色中蜕变,成为向其他有相似遭遇的家庭伸出援手的“明灯”。他们敞开心扉,分享着宝贵的经验,为那些同样面临康复“挑战”的家庭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为那些迷失方向的家庭带来了康复的希望。未来,成都西南儿童康复医院将继续秉持关爱之心,深耕儿童康复领域,携手公益力量,为特需儿童的成长之路铺就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