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妇儿联盟合作机构
西南儿童医院高新院区
残联定点
首页 康复知识 心理咨询

孩子在家很活泼到外面不说话怎么办?建议家长不妨试试这四种办法

文章发布时间
2022-07-15
西南儿童康复医院
西南儿童康复医院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疑问,自己的孩子在家时,小嘴巴巴地特别会说,活像个小“话痨”。可一到外面就蔫了,不但没了在家时的精气神儿,甚至别人怎么问话,孩子就是不开口。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公共场合就能够与他人正常地交流,甚至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有的孩子虽然在家很活泼,但在外面就会变得怯懦胆小了呢?

一、孩子在生人面前不敢说话的原因

1.孩子的防备心理使然

有很多家长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带孩子到外面玩,孩子整天面对的都是家里熟悉的人,而孩子在熟悉的家人面前往往能够放松地展现自己,一旦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对于很多新鲜事物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防备心理,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如果父母此时不对孩子及时地加以引导以帮助孩子慢慢勇敢起来,这种现象只会伴着孩子长大,将来孩子不得不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则会后患无穷。

2.孩子自信心不足

孩子不能在公共场合自如地表达自己,也可能是由于自信心不足。如果孩子是因为害羞、不自信而不敢说话,父母就要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为主了。平时家长可以多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在看到自身优点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孩子变得自信起来,也就自然而然地喜欢和大家一起交流了。

3.孩子天生就是比较文静内敛的性格

也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外人面前表现得落落大方,也希望自己家孩子能做到那样,但是每个孩子的气质都是与生俱来的。有的孩子就是天生“自来熟”,有的孩子则会表现得慢热一些,这类孩子往往会在用自己的方法观察过周围的人或事物之后才会谨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家长们不要一味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只想着让孩子在他人面前勇敢地表现自己,却忘了顾及孩子的感受,结果只会是适得其反。对于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的孩子,家长往往会当着对方的面说:“这孩子从小就胆小,比较怕羞……”这看似给孩子解了围,但对孩子来说都是一些消极暗示,家长要切忌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二、家长不要轻意给孩子贴上以下标签

1.“这孩子胆小,一见生人就不敢说话”

这样的话,与其说是父母在替孩子打圆场,不如说是在为自己的尴尬解围。不论如何,孩子听到这种话都会是受伤的。孩子胆小是事实,可孩子对这一点是不会太在意的,往往是由于父母的一再强调,孩子才会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件令自己感到“羞耻”的事情,胆子也就变得越来越小了。

2.“这孩子没礼貌”

也有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见了生人也不打招呼,内心不免有些着急,情急之下便会指责孩子没礼貌。这往往是由于大人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许孩子一时还没想好跟对方说什么好,或者孩子那会儿就是不想说话呢?不论如何,随意给孩子贴上“没礼貌”的标签,除了图增孩子的心理负担以外,没有一点好处。

3.“你不说话我们不喜欢你了哦”

面对不和外人说话的孩子,家长如果以这种方式威胁孩子也是不妥当的,另一方面还易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不喜欢就不喜欢好了,反正我就是不说。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合或陌生人面前落落大方地表达自己呢?

三、对于不爱说话的孩子,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1.带孩子从家里走出去

家长在平常带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孩子同他人多多接触,比如平时多带孩子出去串串门,或者家里来客人时让孩子和大人一起招待客人,节假日带孩子出去旅游等等,逐渐扩大孩子对外界的接触范围,孩子的眼界开阔了,自然也就没那么怕生了。

2.多带孩子参加团体活动

父母平时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些参加团体活动的机会,通过在活动中的共同协作,孩子不但能结交许多新朋友,还可以认识到其他人的不同性格特征,从而让孩子清晰地明白自己的性格定位。

3.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的处事风格也往往会受到父母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要想让孩子成为社交小能手,父母平时就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与他人的相处中主动热情、落落大方,孩子自然也就会慢慢感受到父母的这种积极影响了。

4.多和孩子沟通

其实孩子不爱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有时也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觉得孩子给自己丢人而对孩子发火,而是应该耐心地和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只有战胜了自己缺点的人,才会变得更强大。父母也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战胜困难的亲身经历,比如自己偶尔因为赖床而迟到,也怕受到他人的嘲笑。

然后父母可以在克服这些问题的过程中,给孩子做好榜样,接下来再和孩子一起约定如何面对自己的困难。一旦孩子取得了一个小小的进步,就及时给孩子一定的奖励。父母对孩子的这种亲身教育方式,不但会给孩子带来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孩子将来在面对坎坷的时候也会更加坦然。

总之,孩子胆小不是病,但客观来看,对孩子今后的发展确实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只要家长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对孩子采取正确合理的引导方式,一定能培养出一个性格优良的孩子来。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儿童心理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

医生团队
专家推荐
主任医师/教授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多动症(ADHD)、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抽动症、发育性语言障碍、脑瘫、感觉统合障碍、情绪障碍、发育迟缓、遗传代谢性疾病(Rett综合症、DMD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天使综合征)、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心理障碍等诊断、评估和康复治疗。矮身材、生长落后、身高促进、性早熟、性发育异常、甲状腺疾病、肥胖症、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主任医师
矮身材、生长落后、身高促进、性早熟、性发育异常、甲状腺疾病、肥胖症、儿童营养、儿童保健、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副主任医师
儿童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等儿童生长发育疾病诊疗。
副主任医师
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甲低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临床诊治。
主任医师
儿童发育迟缓、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孤独症、遗尿症等诊治,儿童早期发展促进、高危儿筛查与评估、干预。
教授/主任医师
儿童生长发育疾病,如矮小症、性早熟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紊乱等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医院首页
首页
医师团队
医师团队
咨询预约
咨询预约
电话问诊
电话问诊
康复课程
康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