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孩子的情绪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
小时候乖巧懂事的孩子,现在变得越来越情绪化了。
只要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就大哭大闹,怎么劝也不听。甚至自己打自己……
美国当代教育家丹尼尔所著的《去情绪化管教》一书中提到:
人大脑内,存在一个叫做上脑的区域。它存在于前额后头的位置,是大脑的最外一层。
而上脑的功能,主要是影响人思考、情绪控制以及交际能力。
比如解决事物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及对待事情的共情能力及道德观等……
也就是说,孩子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其实是与大脑结构及发育有很大的关系的。
看到这个结论,大家可能不敢相信:家庭教育真能大脑发育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吗?
人的大脑中除了"上脑",还存在一个叫"下脑"区域。
它和“上脑”是一对相互支持、共同协作的系统,但也是相互排斥的“天敌”。
因为上脑善于接受信息,也更具包容性;下脑则倾向于被动反应,更具叛逆性。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咱们心理老师一直建议家长,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千万不要采取批评指责、置之不理、甚至是棍棒教育的原因。
而相反的,平静的沟通则能激发孩子的上脑,有效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养成专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知道沟通的重要性了!
很简单!只要做到这4点就行!
01、懂得倾听,鼓励表达
教育家周弘曾说过:
“要想和孩子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
不会或者不知道倾听,也就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么,连孩子想什么都不知道,何谈沟通?”
可见,倾听是做好亲子沟通的第一步。也是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02、积极鼓励,经常表扬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指的是当一个人被寄予期待后,TA便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更容易达到对方的期待。
所以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去肯定和夸奖孩子的做法或想法。
在我们不断地夸奖和鼓励下,孩子的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这样在面对一些生活挑战时,才不至于用发脾气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无助,才会更愿意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
03、平等交流、互相尊重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类的需要层次由低到高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也就是说,只有当孩子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后,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成长。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把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凡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接纳孩子的感受。放弃“高高在上”的说教式、命令式、威胁式、忠告式语气。
才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更加从容、自信的人。
04、理解共情,换位思考
如果父母能运用同理心,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设身处地、耐心地去分析孩子的心理情绪状态、为孩子着想。
孩子自然会愿意和父母沟通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在面对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发脾气哦。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啦!
希望上面的内容能对你有些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