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会感到好奇,孩子们同样是在学习,但是有的孩子能说会道的,可以把白天发生的事情绘声绘色的和周围人描述出来,而有的孩子却显得有些笨拙,在父母的引导下也很难表达清楚。事实上,孩子们学会说话的年龄阶段大致相同,但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对词汇的掌握以及语言的表达却逐渐的拉开差距。
01父母的溺爱
一些父母可能过于溺爱孩子,所以什么事情都不用孩子亲力亲为,只要孩子的表情上有什么情况家长们马上从孩子的脸上分析出问题,然后就把孩子想要拿的东西给他,或者是把他想干的事情干了,这样孩子没有什么语言表达的机会,也就语言表达差了。
02父母的性格
一些家庭里,夫妻可能因为相识的时间太长了,早就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地步了,就算对方什么话都不说也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可问题是孩子不知道啊,孩子在这样一个缺乏语言交流锻炼环境下,语言表达能力差没什么好奇怪的。
03遗传原因
还有可能是因为遗传的原因,家长在小的时候语言表达方面发展的也比较慢,这种原因不能怪孩子,是家长们的原因。出了问题就要解决。孩子既然语言表达能力差,我们就要想方设法的帮他解决。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和孩子本身对语言的掌握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父母营造的语言环境对孩子的这种能力影响要更大一些。孩子缺少学习的机会以及模仿的对象,自然对表达能力的掌握会有所欠缺。
01自卑
孩子说话不清楚的时候,父母们或者是亲戚朋友们会觉得这是孩子可爱的表现,从而忍俊不禁。可问题是孩子不这么觉得,他会觉得这是大人们嘲笑他语言表达差的表现,从而就变得自卑起来,对孩子将来成长很不利。
02 无法和同龄人玩在一起
我们在同别人讲话的时候,如果对面说话断断续续的,语言老是表达不清楚,我们就会感到很厌烦,不想同他讲话了。大人们都如此,何况小孩呢?孩子们也不想同这样的人一起玩,并且小孩不会像大人们那样含蓄,向来就是有话直说,这就更加伤孩子的心了。
03 导致性格孤僻
孩子因为表达不清楚的原因,别人不愿意跟他玩,他自己就会越来越封闭自己,不愿意跟别人交流,哪怕后面语言能力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孩子孤僻的性格也已经形成了。
语言表达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对孩子的今后的性格形成以及相关能力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孩子的表达能力有欠缺时,父母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干预,鼓励孩子多进行表达,改善能力上的不足。
01及时表扬孩子的口语表达
一些孩子害羞内向或者比较怯生,见人就会躲到妈妈身后。妈妈要做的不是批评孩子不懂礼貌,不知道和别人打招呼,而是要当着孩子的面在外人面前表扬孩子,比如夸夸孩子有礼貌,说说他能帮妈妈做哪些事等,这样孩子才能更加自信。表扬是引发孩子兴趣的直接手段。一旦发现孩子能够和别人主动沟通了,即使是家里人,即便是很短的一句话,家长也要不失时机的表扬他,并且放大孩子的进步,表扬他能和别人打招呼了,告诉孩子这是很大的进步。家长应当尊重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应以表扬为主,避免破坏性的批评、态度生硬等打消孩子语言学习的积性。
02 通过看图说话的方式锻炼孩子的口语能力
3-6岁的孩子是表征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对图形特别敏感。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图片,能吸引孩子的讲述兴趣。在看图讲述中,一开始把图片给孩子看,启发孩子观察,告诉孩子观察的要点;接下来让孩子给每幅画列出讲述的提纲,开始时提纲要简单,逐渐提高难度;然后要求孩子根据这个提纲大胆想象,练习讲述;孩子觉得有话要说了,让他讲出来,再让孩子看看图片听家长把故事完整地讲一遍;接着就试图指导孩子规范地讲述。这个方式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03 家庭表演会
在家里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大家一起轮流讲故事或念儿歌。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还可让儿童变得勇敢、变得愿意表现。要注重语言培养中的创造性。比如让孩子选择一个故事,自己进行改编、续编或创编,自由选图片、排列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让孩子从废旧图书中剪下自己喜欢的图案,贴在白纸上做成小图书,自编故事进行讲述。家长需要记住一个要点即能让孩子说的家长不说,孩子应该专心听的时候家长不要打断;在与孩子的想法不一致时,家长也不要去强迫孩子,而应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说服孩子。
04 为孩子创设和同伴交流的机会
让孩子多与同伴交流也能提高口语能力,因为孩子们年龄相仿,认知水平相近,他们总是有许多的共同话题,这样不仅能减少孩子的恐惧心理,也能在相互交往、相互模仿中提升语言能力。家长尽量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自由交谈的语言交往环境,不要打断他们的谈话,如果孩子之间没有过大的冲突,尽量不要干涉他们的交流,尊重孩子之间的交往模式。
05 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习惯
从小让孩子学会使用礼貌语言,具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对待长辈应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如:见到年老的叫“爷爷”、“奶奶”,见到年轻的叫“叔叔”、“阿姨”等等;分别时应说“再见”。让孩子知道在别人谈话时,不应打断、插嘴;别人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的听,不离开,不嫌烦。讲话的声音不要太大,但要让大家都能听见;语速要适中;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不要东张西望,漫不经心,不骂人。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语言发育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