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妇儿联盟合作机构
西南儿童医院高新院区
残联定点
首页 康复知识 感统失调

孩子不长记性,自律和自控性差怎么办?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文章发布时间
2022-07-04
西南儿童康复医院
西南儿童康复医院

3岁是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在耐力的最佳时期,如果没有纪律和指导,孩子可能会发展任性的性格。当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对行为准则没有很好的理解,他们长大后会认为违规是很常见的。

孩子缺乏耐心是因为他习惯于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明白这样一件事:让孩子学会正确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就是孩子学会控制自己。让孩子判断哪个利润更大,然后自己做出选择,是现在满足自己的需求,还是延迟满足。

一、只要家长做到这几点,就能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1.家长保持冷静

面对淘气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一旦父母没有极端的表情或情绪,孩子就会逐渐失去兴趣。相反,如果父母的情绪失控,孩子会越来越强烈,导致恶性循环。

2.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故意做一些激怒父母的行为,可能是为了赢得关注,也可能是为了达到一些目的。“非正当”手段。例如,当孩子突然摔碎东西时,父母不应该急于责怪他们,并试图理解他们的感受。他可能只是想知道有些东西扔在地上会不会弹起来。

所以家长不妨告诉孩子哪些硬的东西不能扔,哪些软的东西可以扔。当你明白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时,你可以重新定位孩子,引导他以新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

3.给孩子舒缓自己的空间

在此期间,孩子的情绪波动很大,家长可以选择为孩子建立一个平静的区域。孩子们喜欢的毛绒玩具可以放在里面.毯子等物品,一旦孩子的情绪难以控制,就引导他先到这个区域自我消化。

毕竟周围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容易平静下来。而且,这样,孩子对情绪的自制力就会大大提高。

4.让孩子承担后果

让孩子承担合乎逻辑的后果,对他来说,就可以了“长记性”。例如,孩子们总是想边吃边看电视。这时,父母应该告诉他,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吃饭和看电视。如果孩子选择看电视,父母应该把食物收起来。当孩子饿了,他发现自己需要承担不吃饭的后果。自然,他会知道这是不对的。

5.与孩子重新建立联系

当孩子和父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矛盾的增加必然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因此,在双方冷静下来后,父母最好主动与孩子建立沟通。毕竟,孩子的心仍然充满了爱,不会记住父母的仇恨。

在这个时候,父母最好给孩子一个拥抱,玩玩具,或者给孩子读故事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恢复情绪,提高自制力。自控能力强的孩子总能对一切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保持行为在正常范围内。这样,孩子们就可以继续积极.有序地实现生的每一个目标。

二、如何应用?

1.如果我们认为孩子的要求是及时合理的,我们应该尽快满足他,比如口渴时喝水.及时排尿和其他动物本能需求。这些都是孩子生存的本能,父母必须按照快乐的原则行事。

2、如果我们认为孩子的需求是合理的,但能延迟满足,那么就可以逐步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例如,当孩子要求和母亲一起玩游戏时,母亲可以和他商量:“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等完了再陪你玩。”当孩子在超市买了同样的玩具时,告诉他要等到下次才能买到其他玩具。

对于这些是非基本的生理需求,要让孩子慢慢学会按照现实原则行事,逐渐学会耐心和等待。

3.如果我们认为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或者对自己和他人有害,我们应该坚决拒绝或阻止他们

例如,当孩子通过暴力抢劫其他孩子的玩具时,.把垃圾扔在地上等,父母会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

这样,孩子们就可以逐渐学会根据现实原则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对孩子来说,依据“不能做”现实的原则是被迫忍受不愉快的感觉,所以不可能一次听你的。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大喊大叫,不要骂孩子,要耐心反复训练,慢慢会有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可以成功地克制自己。

这在幼儿期就被接受了“快感原则”和“现实原则”适当训练的孩子可以有正确的社会理解和价值观。而且,他们成年后很少有不当的欲望。即使他们心中有不当的欲望,他们也会期望自己可能得不到满足。既然他们不能满足,他们就更容易放弃。对他们来说,耐心不是很大的不满或精神伤害。他们能承受压力,对社会适应性强,更容易成为社会精英。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家长要相信孩子,给孩子一定的决策权,让他们意识到“我能控制自己”。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树立榜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自控环境。如何与孩子相处现在是困扰绝大多数父母的共同问题,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家庭中的一件大事。

这个社会最害怕相互比较。贫穷不是罪过,但当孩子看到别人的生活条件时,.物质享受比自己好,会造成很大的心理障碍。为了消除这种心理障碍,家长应该向孩子灌输贫乐意识,让孩子明白,获得快乐不一定是用钱买玩具或电子游戏机。家长可以在假期带孩子去公园呼吸大自然的空气,也可以在沙滩上玩水。这些活动不需要花太多钱,孩子可以在伙伴之间有话题,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

然后引导孩子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整个家庭的情况。比如,虽然不是丰衣足食,但与一些农村孩子相比,父母努力工作是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心意,从而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家庭的温暖。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专注力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

医生团队
专家推荐
主任医师/教授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多动症(ADHD)、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抽动症、发育性语言障碍、脑瘫、感觉统合障碍、情绪障碍、发育迟缓、遗传代谢性疾病(Rett综合症、DMD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天使综合征)、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心理障碍等诊断、评估和康复治疗。矮身材、生长落后、身高促进、性早熟、性发育异常、甲状腺疾病、肥胖症、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主任医师
矮身材、生长落后、身高促进、性早熟、性发育异常、甲状腺疾病、肥胖症、儿童营养、儿童保健、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副主任医师
儿童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等儿童生长发育疾病诊疗。
副主任医师
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甲低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临床诊治。
主任医师
儿童发育迟缓、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孤独症、遗尿症等诊治,儿童早期发展促进、高危儿筛查与评估、干预。
教授/主任医师
儿童生长发育疾病,如矮小症、性早熟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紊乱等病的诊断及治疗。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医院首页
首页
医师团队
医师团队
咨询预约
咨询预约
电话问诊
电话问诊
康复课程
康复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