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团锦绣拥金秋,万里河山迎国庆。在10月1日这举国欢庆之时,由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主办,西南儿童康复医院承办的第97期“一路童行·灯塔计划”爱心家庭分享会如约而至。本期分享会我们有幸邀请到了3位爱心家长来到活动现场,分享孩子在康复过程中克服的困难和收获的经验,为现场家庭指引了方向。
第97期爱心家庭分享会活动现场
坚持就有希望——7岁抽动症男孩的康复路
首先上台分享的是灯塔计划开展以来的第181位爱心家长——洋洋(化名)爸爸。据洋洋爸爸介绍,洋洋在一年前因为感冒出现了眨眼的情况,但没有引起重视。后面洋洋每次感冒、情绪激动或者剧烈运动之后,都会出现眨眼症状,而且还开始伴随喉部发声、点头、张嘴,抿嘴等多种症状。洋洋爸爸这才意识到,洋洋可能生病了。
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洋洋爸爸带着孩子来到了西南儿童康复医院找到了黄美琳院长。黄院长给洋洋做了全面检查,最终诊断为抽动症。根据洋洋的情况,黄美琳院长为他定制了综合性的治疗方案,通过一系列综合干预,一年后洋洋的抽动症状几乎完全消失,停药之后也比较稳定。
谈到孩子的干预效果,洋洋爸爸难掩喜悦,“看着洋洋现在健健康康的,我们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感谢医院,感谢黄院长!”深感欣慰的洋洋父母特地在现场为黄美琳院长送上了一面满载感激之情的锦旗。
洋洋(化名)一家给黄美琳院长送锦旗
随后,洋洋的主诊医生黄美琳院长也上台进行了专业分享和医学解答。黄院长还表示,孩子的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配合与坚持。在洋洋刚来院就诊时,抽动症状确实比较严重了,已经影响了洋洋的学习和生活。好在洋洋家长和孩子都很重视,一直坚持治疗,所以洋洋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黄美琳院长现场分享
爱与陪伴的力量让抽动症女孩成功蜕变
第182位爱心家长——小馨(化名)爷爷上台满怀感慨地向大家分享了小馨从抽动困扰中走出来的经历。
据爷爷讲述,23年12月的时候,家里人发现小馨频繁眨眼、歪嘴、点头,很不对劲,于是他们迅速带着小馨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然而,医生虽诊断疑似抽动症,却未能给出具体有效的治疗方案,家里人对抽动症不甚了解,但也决心为孩子治疗。后来,小馨妈妈在网上关注到孟青院长是这一方面的专家,于是就带着小馨找到了孟院寻求帮助。
小馨(化名)爷爷现场分享
爷爷笑着说道,孟青院长结合小馨的情况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在医院治疗两个月后,抽动症状就已经明显好转。小馨学校老师也说她的变化很大,之前因为抽动影响了学习,现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上课认真听讲,写作业的效率提高,成绩也明显提高。
紧接着,孟青院长也上台做了简单的病种科普与分享。孟院讲到:抽动症的起病年龄2-21岁之间都有可能,90%的孩子是以频繁眨眼、挤眼为起始病症,少部分孩子则以清嗓子、发声、运动抽动等为起始病症;病症时间拖得越久越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生活与身心发展。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日常行为,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早到医院进行诊治。
孟青院长现场分享
再困难我也要治好他
第183位爱心家长小洁(化名)奶奶上台分享小洁多动治疗的康复故事。
据奶奶讲述,小洁的父母常年在外地上班,于是爷爷奶奶就成了孩子的依靠。当她意识到小洁被多动症困扰的时候,他的症状已经很明显了,“10分钟的作业两个小时都写不完,一写作业就开始玩手指,东张西望。”
老师也经常反映小洁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很好动。在老师的建议下,奶奶带着小洁来到了我院发育行为科吴永志主任处就诊。经过一系列专业的检查和评估,确诊为多动症。看到这个诊断结果奶奶止不住的担忧,但即使面临着经济压力,奶奶也坚持带着孩子治疗。
小洁(化名)奶奶现场分享
经过四个月的治疗,小洁的多动有了明显改善。曾经那个坐立不安、写作业拖沓的小男孩,如今已能安静坐定一个小时专心完成作业,学习效率大幅提升。学校老师也反映这学期开学,小洁各科成绩都有了一定提升。
随后,吴永志主任也上台进行了分享。吴主任讲到,在治疗方面,首先给小洁选择了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改善注意力、矫正不良习惯。
吴永志主任现场分享
同时,吴主任提醒其他家长,当孩子不分场合的好动、静不下来、甚至影响到课堂秩序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这些行为。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将多动症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活动的最后,医院也将特别准备的感谢状赠给了三个爱心家庭,感谢他们愿意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分享亲身经历,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其他家庭少走弯路,为现场孩子们的未来点亮指引方向的“灯塔”。
“一路童行·灯塔计划”公益项目负责人叶宁部长为爱心家庭颁发感谢状
未来,我们也会继续开展爱心家庭分享会,希望更多的爱心家庭能够加入我们,与我们一起去帮助、鼓舞更多孩子和家庭,我们期待更多的孩子能在专业医疗与温馨家庭的双重呵护下,战胜困难,破茧成蝶,绽放属于他们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