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一直是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及人格发展领域中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赞成体罚的认为体罚可以促进孩子的教育效果,而反对者则认为体罚可能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认知能力发展。那么——体罚对儿童成长将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素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但打骂真能教育出好孩子么?近日,日本熊本大学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常受到严重体罚的人,其大脑额叶萎缩程度要高于未受过体罚的同龄人。而大脑额叶与人的情感意欲、语言表达相关,所以儿童时期的体罚势必会对其成长产生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情感、脾性和对社会的认知。
对于日本研究人员的新发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雨清说,之前国内和国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体罚对儿童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影响,但对脑功能等生理方面的影响则很少见到报道。体罚是一种极端的、以对儿童的肉体施加痛苦为直接手段的传统惩戒形式,常伴有损伤儿童身体、侮辱儿童人格等。张雨清说,体罚一直是儿童心理和人格发展领域中最有争议的话题之一,赞成体罚的认为体罚不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消极后果,而反对者则认为体罚可能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认知能力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体罚会严重影响儿童与家长的亲子关系,并可能造成儿童内向、自卑等性格。
目前的研究较多地证实了体罚与儿童成长后的心理和人格之间的密切关联。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李晓巍博士说,儿童非常聪明,在遭受过体罚后,为了不再受体罚,他们往往会采取措施逃避体罚,从而开始撒谎,或者掩饰来逃避父母对自己行为的了解,这也可能破坏亲子关系,加大父母与其孩子沟通的困难。
国外的行为医学专家通过调查发现,遭受体罚等惩戒的儿童长大后,其婚姻和家庭生活很可能不和谐,他们不能很好地养育自己的子女,甚至忽视对自己下一代的培养,如此恶性的循环,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儿童成长是一个不断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理论,如果青少年感到他所处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认同的种种可能性,他就会以惊人的力量抵抗周围的人和环境。如果寻找不到自我认同的感觉,他们宁愿做一个“坏人”,或者干脆“死人般地活着”;而如果对自己有了认同感,知道自己是谁,他们就会有一种安定的感觉,并能够明确未来的方向,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接触时间最早也是最多的人,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发现也敏感。根据以往的研究结论,在幼儿时期,孩子很多行为的发生主要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这是需要关爱和关注的表现,父母应该在平时与孩子多做沟通,采取正面的和鼓励的方式,强化儿童良好的品质。对错误的行为也不能仅仅进行惩罚,而应该告知这些错误行为的危害,以及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而现在大部分父母缺乏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也就无法从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父母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发展的知识,对儿童各个阶段的行为方式有所了解,才能正确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