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了,原来总是追在父母身后的那个小雏鸟变得沉默了,经常关在自己的房间中,不愿意与父母沟通。青春期孩子不爱与父母沟通,怎么办?
父母可能会觉得青春期的孩子是否遇到了困难,便找学校的老师进行沟通,但老师反映说,孩子在校活泼开朗,与同学关系友好,很少沉默。
我们开通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线上服务,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
从父母的角度,可以说,有关孩子的一切,巨细无遗,从思想、情感、价值取向到学业、工作、冷暖、饮食,都希望知晓,愿意了解;而青春期与成年早期的孩子,并没有满足父母了解情况需求和接受父母关心、指导的相应意愿。
青春期的孩子从儿童时期关注食物,玩具,父母对自己的爱过渡到精神领域的探索,比如:人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父母不理解我,为什么别人的思想和我不一样......当寻求不到答案时,青春期的孩子就会感觉到焦虑,苦闷,压抑,甚至脾气暴躁,或者索性把自己封闭起来,或者开始迷上游戏和偶像,这些行为在成年人的眼里就是恼人的叛逆期。
从家庭功能的变化来说,这一时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家庭的支持功能代替了其养育功能;家庭的引导功能超过了保护功能;家庭对青少年的指导功能将超过监护功能,其监护功能相应的退居其次。
青春期,孩子与家长疏远,主要是心理和精神上的疏远,尽管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但是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封闭,让家里的氛围充满了疏远感。
面对青春期孩子生理心理的特殊性,部分家长没有采取相应措施,仍仅凭自己的想法,主观臆断地对孩子进行说教和指责等,导致出现沟通问题。
关心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想法。青春期的孩子处在一个迷茫的阶段,十分需要父母的倾听与帮助。当孩子感到无助,主动来询问父母意见时,父母应该让孩子先充分地表达,倾听他到底在焦虑什么、担心什么、对什么事情拿不定主意,他想要怎么样。如果父母可以时常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倾诉对象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孩子参考,那么孩子是不会拒绝沟通的。
不要一天到晚打听孩子的学习成绩。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与孩子谈谈校园的趣事,这样便于和孩子谈到一块儿,使谈话氛围更轻松愉快。在这期间,顺带着问一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样孩子就不容易反感了。
转变视角,放弃居高临下的态度。“民主”的家庭氛围是每个孩子都希望的,因此沟通时,家长不要俯视,要以沟通与协商的方式求同存异。家长们自以为是的替孩子考虑,实质上是一种对孩子选择权利的剥夺,更是一种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最直接的表现。
多夸夸孩子,赏识是教育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等待被发掘,不要一味地告诉孩子这个不该学,那个不该看,这样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天赋。作为有心的家长不但要去发现孩子的优点,而且要及时给予肯定,受到家长鼓舞的孩子能够做出更好的表现。
避免饭桌教育。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原本是件温馨愉快的事,如果在这个时间点教育孩子,一方面会直接导致孩子没有食欲,消化不良,甚至厌食症。另一方面,父母的追问或是责怪,会让孩子形成抵触心理,扩大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隔阂。严重的,导致孩子一到吃饭时心里就会高度紧张。时间久了,产生某种心理疾病。
相信孩子,允许孩子独处。孩子不会百分之百都是错;绝大多数孩子还是讲理的;亲子关系更不是一种恒久的的占有。有时候,孩子沉默,不说话,他不是对父母有情绪,可能仅仅是他自己有想要理清楚的事情。作为家长,要能够允许孩子有比较多的独处的时间,允许他自我思考,自我处理。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儿童心理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