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语言发育障碍的称谓多如牛毛,甭说父母,就是专业医生有时摸不着头脑,临床上拟给出一个精准诊断病名,绝非易事。翻看西方有关报道,涉及儿童语言发育障碍的名词术语和诊断病名多得足令人犯狂、头晕。即使是具有专业技能的医生,区分语音障碍和其他类型语音问题也绝非容易。
学龄前孩子们,如罹患孤独症、智力落后、单纯的语言发育落后、听力障碍、构音障碍、口齿不清、选择性缄默症、口吃、社交与沟通障碍,甚至多动症等,都有语言发育滞后的问题,也是父母们焦急带孩子看病的最主要症状。问题是,这些疾病导致的语言障碍,背景和原因不同,表现形式相异,因此干预矫治方法也不相同。但又特别容易相互混肴和误诊。
为此,2017年,CATALISE财团支持的一项涉及多学科专家小组的讨论,试图对儿童发育性语言障碍(Developmental language disorder, DLD)一词达成共识。该研究的初衷是出于对相关领域使用过于泛滥术语的关注与整合,因为对儿童的社交和沟通不畅相关命名繁杂,缺乏公众的认可与共识,以至于这些孩子无法获得有效、针对性干预矫治。
DLD是泛称的语言障碍的一个分类,主要指儿童在更广泛的语音、语言和交流需求方面出现的障碍类型。反观英国教育系统,“语音,语言和交流需求” (SLCN)一词得到更广泛使用,并且包括了因多种原因导致的语音、语言和社会交流困难的儿童。他们不大愿意将DLD视为是一种障碍,更倾向视其为是一种困难状态。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语义、语用学、说话、言语记忆等方面。
为使公众了解相对狭义的DLD,在此简单描述下该症的原因和表现。
实话,DLD的病因至今并不甚清楚。据说,美国5岁以下DLD儿童患病率为7%,且有种族差异,印第安人最多,其次是非洲裔,再次是拉丁裔,继之为白种人,亚裔则更少。发病涉及家族遗传(如一种叫做FOXP2基因的突变常被提及)、性别(男孩居多)、运动发育落后、大脑语言功能区域发育异常等,反正众说纷纭。所以,你带孩子到医院做任何医学检查,基本得不到满意结果。因为,DLD没有明确的生物学标志物。
那么,靠什么判定或是甄别孩子是否为DLD呢。CATALISE专家组认为,它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01、孩子的语言障碍会影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或学习障碍。
02、孩子的语言问题在五岁前不太可能得到解决。
03、这些问题与已知的生物医学疾病,如脑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遗传疾病、染色体疾病、听力损失或、智力低下和孤独症谱系障碍无关。
早年常见可疑迹象如下:
01、一岁时:对声音无反应、喂养困难、缺乏模仿、手势语言受限、哭闹无常。
02、两岁时:竭力用手势语或单字与他人交流、难说出完整句子、听从指令困难、对“不要”的反应不一致。
03、三岁时:语言应用有限、说的话令人费解、对简单问话理解困难、沟通挫败感。
04、四岁时:用词少于三个字,父母费解其表达、理解其语言费时、回答问题困难。
05、五岁时:可说简单的话语、(托幼机构里)老师多听不懂孩子的话、难以回答问题、讲故事或复述经验困难、方向感不良、同伴互动困难。
看得出来,上述症状很难与孤独症相区别。因此,医生诊断时,特别需要重视和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史、父母的描述,在非结构化环境中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并予听力测试和语言标准测试。
目前国内使用的语言测评工具为数不少,如图片词汇测验(PPVT)、幼儿社交与沟通量表(SCQ)、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中国儿童发展量表(3~6岁),早期语言发育进程量表(CCDI)以及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等。
看来,儿童语言发育问题的诊断是个难题,各种障碍间的界限非常模糊,尤其是低年龄的孩子。到头来,考验医生诊断技能的试金石,还在于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与诊疗经验的积累。这就要求,医生须积累临床诊疗经验的同时,仔细研读DLD的诊断标准,以及关联文献、专辑、诊断工具、量表及著书等十分必要。例如,凡涉及儿童语言发育障碍不同标准的仔细解读与比较,对DLD的诊疗非常有帮助。
至于家长如何帮助DLD孩子呢,这里举几个简单方法:
01、经常与孩子交谈以帮助他们学习新单词。
02、每天读兴趣故事给他们听,指出你看到的单词。
03、领孩子在外面时,经常手指商店、街牌、广告等的标志读给他听。
04、在家交流时,蹲下来面对面看着孩子说话。
05、用你最易使孩子听得懂的话语与孩子交流。
06、孩子说话时注意倾听,并及时清晰做回答。
07、鼓励孩子向你提问题。
08、耐心等候孩子慢慢回答问题,勿急、勿催。
09、鼓励孩子入托、入幼儿园和上学。因为,同辈群体活动更容易激发他们的模仿动机和讲话。
注:本文转自公众号发育行为儿科专家静进
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了,如果您有疑问未能解答,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会有专业的老师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