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0-3岁是婴儿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时期。大脑的神经元在这个阶段很快建立起来,并在3岁时达到了顶峰。但在后台咨询中,许多家长仍然有这样的麻烦:我的孩子明明明白,但为什么不说话呢?
父母非常纠结。一方面,孩子们能够理解成年人说话的内容,并根据成年人的指示采取行动,这表明他们的智商应该没有问题。此外,孩子出生时做的各种检查,包括足跟血筛查、听力筛查等,都是正常的;另一方面,孩子们拒绝说话,说他们不担心是谎言,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同龄的孩子说得很流畅时。
事实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语言发展也是如此。在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孩子会在1岁左右说一些简单的单词,如父亲、母亲、祖父等;大约1岁半会说一些短语,如娃娃、凳子、晚餐等;3岁左右可以逐渐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可以说5~6个单词。
与上述语言发展阶段相比,如果孩子两岁但不会说话,说明语言发展明显缓慢,家长需要尽快干预,带孩子去医院接受治疗和培训,尽快赶上。
同时,家长需要反思孩子为什么语言发育迟缓。很可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没有教好孩子。
1.第一坑动画帮助孩子启蒙语言
如今,没有手机,父母不仅离不开手机,人类幼崽也非常痴迷于手机。很多家长自然把手机当成解放双手的哄娃神器,坚信手机制作精美,画面精美的卡通可以帮助孩子启发语言。
然而,事实上,卡通对孩子们的语言启蒙没有帮助。与儿童零互动的卡通只是不断地向儿童输出,根本无法回应儿童。它只知道如何吸引孩子,但不理解孩子,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孩子们也很难将卡通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事实上,他们从卡通中获得的收获很少。
避坑指南:2岁前最好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2-4岁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不超过1小时。
2.第二坑没有必要进行语言互动
一些家长对与孩子进行语言互动持冷漠态度。他们总是觉得孩子还年轻,不懂,也不会互动。和孩子说话是徒劳的。他们不屑于多和孩子说话,经常说话,好好说话。当父母在家时,他们总是做家务,玩手机,读书,让孩子独自玩。互动很少。
然而,父母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和孩子说话更少,婴儿在没有语言营养的环境中长大,词汇自然有限,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直接受到影响。同时,儿童不会有意识地识别日常家具、水果、熟悉度等,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避坑指南:父母尽量在孩子面前扮演唠叨的角色,有事可做,多和孩子说话,聊天。
3.第三坑带孩子出去用处不大
带0-3岁婴儿出去散步的父母都知道,挑战真的很大。当婴儿不满意时,他立即哭了,很难哄他;如果婴儿不小心,臭味需要大量处理。因此,许多父母总是尽量避免带孩子出去。
但父母可能不知道带孩子出去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户外新鲜空气可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帮助刺激孩子的语言功能;另一方面,各种户外物品,从道路、车辆、交通灯到斑马线、行人,这些丰富的东西可以让孩子学习更多的单词,掌握更多的语言。
避坑指南:利用下班和周末的空闲时间,家长应带孩子到公园、操场、超市、旅游景点等地散步,找到激发宝宝说话欲望的方法。
在宝宝学说话这件事上,家长唯有耐心地引导。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宝宝互动,陪宝宝说话,这样才能让他尽早开口,学会说话,成为一个伶牙俐齿的聪明宝宝。此外,双语家庭,性格内心的孩子、以及动手能力强的孩子,都存在说话晚的情况。因此,家长千万别着急,在确定孩子具备眼神交流,肢体交流,能听懂父母的指令的能力后,我们只需要注意引导,慢慢等待他会说话的那一天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