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出生后,慢慢开始能翻身、爬来爬去再到能自己坐起来,每一个成长瞬间都让作为爸爸妈妈的家长感到十分惊喜。而最让宝妈宝爸们感动的是当宝宝第一次喊出爸爸或妈妈的时候,这也意味着宝宝的语言能力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但是有的家长却也疑惑,自己家的宝宝都已经11个月了,为什么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呢?跟宝宝玩的时候,跟宝宝说什么话也都知道,也可以指出某个具体的东西来,但是不管自己怎么鼓励宝宝说话,就是不开口,对于宝宝这样的情况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其实家长们要首先了解宝宝的口头语言发育的规律,然后再对宝宝进行适当的引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何引导宝宝说话吧。
语言感知阶段
在宝宝0~6个月时期,尽管还不能开口讲话,却是处于一个语言的感知阶段。在这个阶段,家长有事没事的时候要多跟宝宝讲话,有时可能会发现宝宝可以发出一些声音,而且也是有声调的,但是发音的长短可能是不同的。所以在这个时期,家长要躲让宝宝熟悉一些语言符号,通过多跟宝宝说话的方式来让宝宝了解一些语言和表情等来理解语言的意义。
语言理解器
在宝宝7~10个月的时候,如果没有的语言环境进行刺激,对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当宝宝处于一个有语言刺激的环境时,就可以理解日常的语言,所以很多家长会发现当你叫宝宝的名字时,宝宝是有反应的。而且这个时期的宝宝可能会发出很多清晰的声音了,但是并不是有意识的发音,而拍手、挥手等形体语言开始出现。
口语表达阶段
在宝宝11~18个月的时候,语言的发展能力可以说突飞猛进了,开始主动想去表达,也开始模仿发音,而无意识的发音就会大量减少,开始通过向周围人学习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一般来说,正常的宝宝在10~15月龄的时候,每个月是可以掌握10多个新词汇的,而当宝宝到了一岁半的时候,每个月平均可以学到15-35个新词汇,并且开始组成简短的句子了。
由于宝宝的个体发育差异,学会说话的时间也不一样,但一般来说最晚在宝宝2岁前,也应该学说话了。所以为了让宝宝更好地学说话,平时家长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来帮助宝宝:
不断地跟宝宝用语言交流,说一些常用的词汇,使用丰富的语言,让宝宝时刻处于语言的环境中;不要说过多的儿语,如吃饭饭等,宝宝说错了什么话也不要总是进行重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普通话和方言夹杂,说话发音尽量标准;家长平时也要多鼓励宝宝表达自己的需求,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宝宝才能更好地说话。同时,家长也要多表扬宝宝,树立宝宝自我表达的自信。
所以当宝宝没有开口说话的时候,家长也不要太过着急,平时多跟宝宝讲话,多引导宝宝进行需求表达,宝宝慢慢就会开口讲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