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小时候心智还未齐全,说话磕磕巴巴就算了,但两岁的时候,明明是语言能力发展迅速好时期,但说话仍旧结结巴巴的,这时候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真的患上了口吃。幼童说话口吃,可能是遗传因素,也有可能是语言神经有障碍,除了这两条。
接触两种语言
我们在电视上看过这样一条广告吧,给孩子频繁换外教,不同的口语让他懵了,英语也说的越来越不好了,。其实,在家给宝宝说两种不同的语言也不利于他学说话,假如妈妈说普通话,奶奶说方言,就会让宝宝认知上出现了紊乱,他不知道该说哪一种合适了。在教宝宝学说话时,妈妈最好集中一种语言教他,等他说话稳定之后在教他外语或者方言也不晚。
压力大,害怕说话
妈妈们都喜欢用其他的同龄人和自家的孩子做比较,比他们的身高、体重、说话情况等有关生长发育的问题,当邻居或者亲朋好友家的小孩说话特别的流畅,妈妈看着自己的孩子就会发愁。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这一种情绪压力就会很大,从此可能就会更害怕说话了,妈妈要有条不紊的一步步的安抚他,宝宝放松了,自然就很容易就学会了说话。
疾病影响
儿童患病也会影响他得口吃,尤其是在宝宝还很小的时候,若长期得疾病,幼儿在生病后或者生病中得口吃。另外,还有一些因为外伤而引起宝宝口吃的病例如高空坠落、脑震荡、撞车等等。宝宝在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中受到了惊吓,性格变得很胆小,也会很不爱说话,即便说话也是磕磕巴巴的。
语言神经发育不好
虽然说口吃不遗传吧,但是如果家族有得口吃的过往,说明家族基因语言神经都是比较薄弱的,在胎儿时期,孕妈得躯体性疾病,或者自身发育时感染到某些传染病,会使神经系统弱化而影响到语言的发育。
1、不要刻意纠正
调整宝宝口吃,宝妈的耐心最重要,切不可操之过急。宝妈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训练,反复练习。
2、当没看见,顺其自然
当发现宝宝口吃的时候,要理解这是语言发育的一个过程,不要可以提醒,也不要告诉他“再顺利的说一遍。”哪怕宝宝再结巴,也要当没看见,多鼓励说话。以免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变得不敢说话。
3、不要催促宝宝
有些宝妈看宝宝说不出来,就容易着急的催促赶紧说,或者代替宝宝说。这样是非常不好的,要给宝宝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不要过分的关注在“宝宝说话口吃”上,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4、按照正常说话的节奏,不刻意跟着宝宝的节奏说话
比如有的宝妈让孩子使用断句子说话,认为这样能改善宝宝口吃的现象,可是一旦宝宝形成了习惯,以后就难改了。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宝妈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5、学习诗词、顺口溜和儿歌等
在家里,幼儿园,让孩子们多唱歌、倾听更多孩子的歌曲、为他们讲更多故事或复述一天内的事情,锻炼说话的连贯性。
口吃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模仿,周围人说话不利索时,孩子和他们交谈感觉很有意思,也会用磕磕巴巴的语气来和他们交流,长期下去自己也变得有点口吃。孩子学习说话,爸爸妈妈要慢慢的来引导。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语言发育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