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个孩子都是在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的呵护下长大,从小就被保护起来,与外界的接触并不多,不像我们小时候,完全是放养型,山山水水都玩了个便,因此童年是丰富多彩的。而现在的孩子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从小压力就很大。
很多父母以及老人都喜欢过分宠孩子,孩子只要不哭不闹就行,但是却把他们养得特别娇气。还有的为了自在,就用手机或者玩具替代。殊不知,与孩子的互动的少,对语言发展是很不利的。
有的孩子到了3岁都还不会说话,或者只会说几个字,但是父母们却不以为然,还听信什么贵人语迟之类的话。其实再不干涉的话,可能会影响今后的发展。
1.互动的少
尤其婴儿时期,很多看护人都不怎么重视他们的语言发展,认为孩子还小,说了也听不懂,只要吃好睡好就行,每天把孩子放在摇摇车里,很少与他互动,由于听得少,很难输出,所以到了该讲话的年龄,你还指望他一下子就能学会吗?不说话晚才怪呢?
2.过早的接触电子产品
在这个电子产品泛滥的年代,哪个孩子能幸免,尤其是跟着老人在农村生活的孩子。每天一从学校回来后就喜欢守着电视机前看动画片。很多老人不舍行孩子哭,所以孩子一有情绪,就是各种哄,甚至有的老人为了图个自在,很早就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
殊不知,过早的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很不利,因为看电视是属于被动接收,不像绘本那样是主动接收的,孩子被动信息接收的多,就会导致不愿思考。因此2岁前的孩子,不建议长时间接触动画片,影响视力不说,可能还会导致孩子说话晚。
3.孩子一指,就把他想要的东西拿来
这个也是很多父母会犯得一个错误,孩子是习惯用行为来表达情绪的,所以一点不顺心就会哭闹,而不懂孩子的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就是会满足于孩子。尤其是孩子还小时,要什么东西一指,就马上有人帮他把想要的东西拿来。
其实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在破坏,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样的次数越多,孩子也就不愿意表达,因为说的少,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就成了说话晚的一种。
要知道所有能力中,语言表达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重视,孩子很有可能会因为身体原因导致心理问题。
假如一个孩子上幼儿园了都不会讲话,那要如何与小朋友交流呢?不会交流就没人跟他玩,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所以当发现孩子到了3岁还会不讲话,父母就要注意了,不要误信什么贵人语迟之类的话,先观察下孩子身上有没有这些特征,如果有,就要及时引导,孩子越小,父母干预的机会就越大。不要等到将来孩子真的出了问题,再去弥补,那时说不定耗费更大的精力,也未必能达到好的效果。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语言发育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