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意味着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来发声,同样可以通过网络来发表自身的观点。
人们可以发声的机会多了,人们也更加注重表达。可是有些人表达能力弱,其实和很多原因有关。
孩子的表达能力比较弱,大概有以下四种表现方式,父母可以看看孩子是否存在这些表现,再去针对性地“对症下药”。
1、说话无逻辑
每个孩子从出生之后,就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学会独自说话,当孩子真正能自己说话的时候,才算是真的长大,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有的孩子虽然可以说话,但是所说的话却前后毫无逻辑性,因为和所以完全不搭边。这种孩子看似“会讲话”,其实表达能力完全不合格。像这种说话毫无逻辑的人并没有年龄的限制,有些成年人也会有这种表现。
2、重复、啰嗦,说不到重点
说话不停地重复、啰嗦,说不到重点,说了半天别人也不知道在说什么。很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刚开始学说话的孩子很烦、很啰嗦,各种词语重叠,不停地重复同一句话。
小孩子学语言期间会有这种表现,当然同样也会存在语言能力弱的人,出现这种情况,普遍都是超过了说话年龄,表达能力依旧不清晰,即是不会说话的表现。
3、想表达却说不出
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说话者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意思,但是讲述了半天,就是说不出事件的重点,典型的心里有数,嘴上说不出。不像表达能力好的孩子,心里知道怎么说,语言表达很简短就可以说到点子上。
4、表达无法给出回应
他人在发表完自己的感想之后,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回答,用何种语言和他人去沟通,从而出现尴尬的场面,这同样也是表达能力弱的表现。
这种情况普遍都发生在成年人的身上,相反有些沟通表达能力强的人,无论他人表达什么,都能够轻松地应对。
父母想要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找到孩子表达能力弱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1、建立思维的结构化
何为思维的机构化?顾名思义,就是思维的正确运行程序,让孩子在大脑中确立这样一个语言的程序,在说话的时候就会有条例,不会天马行空,说不到重点。
当然,父母也可以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来锻炼孩子,比如说让孩子多整理衣服,自己的房间,做事变得有条理,形成按部就班的一种思维程序,大脑就会渐渐建立一种结构化的程序,说话的思维也会清晰很多。
2、多读书
孩子说话说的很多,就是讲不到重点,在他人说话时,经常出现语塞的情况,可以通过多读书来改变。
首先读书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只有脑中有知识,在交谈的过程中才不会胆怯,从内到外都会有一种自信,在自信的状态下,心理的紧张程度自然会降低,大脑在这样一个状态下,也会清晰很多。
3、学会找到听者的兴趣
说话者总是得不到他人的回应,内心必然是焦躁不安的。要想彼此建立好沟通的桥梁,首先需要确定他人的兴趣点,当然这点离不开父母的细心指导。
孩子在小时候是不会明白如何和他人进行兴趣表达的,家长在和孩子聊天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这点,比如通过换位思考,和孩子聊一个孩子不感兴趣的话题,看看孩子的态度,再聊一个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两者的心态进行对比。让孩子自我去感受,这样对于孩子而言也更能理解。
4、孩子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
只有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才是和他人良好沟通的前提。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好自身的榜样作用,在这种榜样的环境影响之下,孩子也会渐渐的成长。
孩子表达能力弱,难以沟通,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不要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其次用爱去包容。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对症下药,相信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好。
如果家长有更多关于语言发育的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老师,他们会为你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