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一般来说,女孩的初潮年龄是波动的。一般来说,在10到16岁之间,大多数女孩的初潮发生在12到14岁之间。随着初潮的到来,身高发育开始出现。
大多数女孩从11岁到12岁开始突然增加身体。一些初潮较早的女孩甚至在8岁或9岁时增加身高,每年增加7到8厘米。通常,初潮后,女孩的身高会增加8到10厘米。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也有个体差异。
理论上,人腿上的骨骺直到24岁才会闭合,所以每个人在24岁之前都有机会长高。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同,所以这不是一个明确的生长边界,而只是骨骺闭合的最后一个时间节点。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观念的改变,人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都有长腿,甚至很多人都在给孩子补钙和服用增高药。北京东区儿童医院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医师毛景霞说:
增高药物可能含有大量的雌激素。虽然它促进了生长,但它也导致骨骺提前闭合,从而影响最终身高。除了遗传身高,发育中的儿童还具有6.5厘米的生长潜力。
身高因素占70%,环境占30%,而遗传身高的平均值有一种计算方法:
女孩=(爸爸身高+妈妈身高-12厘米)/2;
男孩=(爸爸身高+妈妈身高+12厘米)/2;
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有大约6.5厘米的加减范围。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饮食、运动和外部自然环境对儿童的身高和身体发育都有影响。
遗传因素不能改变,但环境因素可以,只要保证了孩子的生长环境,那么长高就不是问题。
多做垂直运动:孩子可以多做跳跃运动,比如跳橡皮筋、踢毽子和各种球类运动。青少年可以做跳高、篮球、排球等运动;
每天晒太阳1小时:晒太阳可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有利于钙的吸收;
睡眠保证8小时:生长激素在深度睡眠睡眠时分泌大量,青少年每天要睡小时,以保证身体的发育;
尽量少蹲:经常蹲下会导致腿部血液循环不良,进一步影响骨骼向外弯曲,不利于儿童生长;
除了让孩子做更多有利于成长的事情外,还要避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不要整天坐着:孩子们整天坐着玩耍,这不利于身体发育和协调能力的发展。只有当身体移动时,他们才能拉动关节,长骨受力,刺激软骨发育。因此,孩子们应该从小就动;
不要吃得太饱:许多父母溺爱他们的孩子,让他们吃得太饱,这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因为生长激素只有在相对饥饿的情况下才会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吃得太饱不仅容易肥胖,而且不容易长大。孩子们只吃八分钟。
此外,不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早上醒来的过早,以及给孩子胡乱补钙,这都会干扰和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对家长来说,营造合适健康的成长环境,才是保证孩子长个的重要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