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经常说孩子再外边或者在学校的时候不是很严重,一到家症状就变得比较频繁,很多家长朋友们不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里西西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个原因可能会导致孩子在家抽动症更严重:
晚上经过了一天的运动,身体已经感觉到疲惫了,晚上是身体放松,准备睡觉的时间。身体松懈下来了,所以症状可能就会相比白天的时候更频繁一些。
这种情况的话一般是大一些的孩子会有,孩子已经注意到自己的外在形象了,对自己展示的形象有了一定的要求,在出现症状的时候,会刻意的去忍住。
抽动症一般是不建议憋着的,就像憋尿一样,憋是可以憋住,但是憋完之后,症状会有一个报复性的爆发。短期内憋着是可以的,长期的憋着的话,肯定对恢复是不利的,最好不要长期的压抑自己的动作。
想要做动作却不得不憋着,这对孩子也是一种很难受的体验,可以让孩子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抽动症孩子的动作是一种释放,释放后孩子会感觉到轻松,但压抑着的情况下,孩子是会感到难受的,并且孩子的内心会紧张、焦虑,想要动作却不做出来,心理会很难受。长期的压抑,对孩子的恢复也不利,家长需要也需要多跟孩子交流和沟通,帮助孩子减轻压力。
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抽动症之后,要让孩子处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下,不能打骂、指责等等,那很多家长又担心这样会不会把孩子给惯坏了?放开和放纵的度,确实很难把握。这里分享几个方法,家长朋友们可以学习一下。
放开是家长开始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并给予一定的自由度,孩子和家长双方是互相尊重的。
放纵是家长尊重孩子,但是过头了,导致孩子开始不尊重家长,而家长并没有及时的发现,或者说发现了也没有去有效地制止,导致孩子越来越不尊重家长,孩子让家长干什么就要干什么,不尊重家长,这个就是放纵了。
家长和孩子都会有一个舒适区,抽动症的孩子肯定是处在不舒适的区域,所以会产生抽动症,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走到他的舒适区。
理想状态是孩子和家长互相尊重,谁也不会强迫谁,有什么事情商量着来,这个状态下家长和孩子都是舒适的。
但是要达到这个状态,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阶段,大部分的抽动症患儿家庭跟这个状态是严重的偏离的。
而要纠正过来,首先要理解是我们家长先造成了孩子的不适,所以孩子会以抽动的形式爆发出来,在康复过程中,首先要让孩子达到舒适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是会感受到严重的不适的,家长需要调整自己,要跟之前的教育方式作斗争,改变之前的教育方式。另外孩子必然会有一个爆发期,以前的积压过多了,会有一个爆发的过程。
在整个的过渡阶段,家长需要多包容,多去理解孩子,多跟孩子聊天谈心,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一步步的接纳、理解、尊重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亲子关系一定是会渐入佳境,相应的家长也会慢慢的达到舒适区,变成家长和孩子都舒适的状态。
小孩子大部分的事都是他自己的,家长没有必要揽在手里,比如怎么玩、吃什么、怎么吃、跟谁交朋友、怎么学习。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没必要去一直指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完成,有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即可。一味的安排和控制,只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吃力不讨好。
身教才是家长的事,家长做好自己的事,孩子做好孩子的事,各自安好,有需要时互相交流,这样才是好的状态。
另外孩子的事有时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家长在帮助的过程中应该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多说“我”,把自己当成孩子的朋友,平等相处,而不是站在更高的地方。
尊重是相互的,想要孩子尊重家长,家长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和表达自己。
更多知识科普、康复训练方法,欢迎家长点击下方【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值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