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的神经障碍症,多见于儿童,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眨眼睛属于运动性抽动。抽动症眨眼睛频繁是抽动障碍的常见临床表现,在眨眼睛时还会伴有吸鼻子和张口等表现。并且据统计大部分抽动症患儿的首发症状就是频发眨眼。
因此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眨眼次数过多时,都会认为孩子是患上抽动症。那么宝宝频繁眨眼,就一定是抽动症吗?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眨眼是怎样发生的?
眨眼用术语来说叫瞬目,人是不可能不眨眼的,我们通过瞬目防止外界异物的侵袭,避免过强的光照,使泪膜(泪液在结膜囊均匀地分布,形成一层液体的薄膜,在医学上叫泪膜,眼皮和眼球之间的间隙即为结膜囊)在眼表面均匀地展开和更新,使眼球不至于干燥,保持角膜光泽,清除结膜囊灰尘及细菌。
目前眨眼机制并不明确,可能与神经反射机制有关,睁眼一段时间后,眼睛湿润度降低,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发现这个情况,下达指令,告诉眼睛周围的神经、肌肉,需要眨眼保持眼睛的湿润度,眨眼动作就会完成,这也是面瘫患儿不能正常瞬目的原因。
正常人的瞬目频率在休息状态为(12.4±1.2)次/min,在电脑终端工作时为(10.3±1.1)次/min(用电脑眨眼变慢可能与思绪集中有关系),当次数超过上述范围时,则属异常或病态。
屈光不正,尤其远视比较常见:远视眼的光学焦点在视网膜后,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要利用调节力量把焦点移到视网膜上,当看近物时,还要增加部分调节力,故经常处于调节状态,易产生视疲劳、眼部发痒、干涩等症状,为此患儿通过频繁瞬目来尽可能改变其视物模糊和视力疲劳的状态;
结膜炎: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是结膜炎的共同特点;细菌性结膜炎的卡他(流泪)症状更为显著,常双眼发病;病毒性结膜炎病初为一侧眼发病,而后另眼发病;大多根据症状诊断。与大气污染及不注意眼卫生有关;
浅层角膜炎:各种原因(细菌、病毒感染;紫外线照射、机械、化学损伤、免疫因素、过敏因素等)导致的角膜炎症反应通称为角膜炎。角膜炎时患者伴有明显的视力减退和较强的刺激症状,眼科检查可见角膜光泽消失、透明度减低、溃疡形成、睫状充血。
结膜结石:结膜上皮陷洼或深部管状隐窝等处堆积的脱落上皮细胞和退行性细胞等的凝固物,没有或极少钙质沉着,并非真正的结石。结膜结石主要发生在有沙眼、慢性结膜炎等慢性眼病的患者,多出现在上睑,睑结膜上有质硬的黄白色小点状突起,状如碎米,有的散在呈点状,也可密集成群。结膜结石又加重结膜炎;
沙眼: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睑结膜表面粗糙不平,严重时并发睑内翻及倒睫、沙眼性角膜溃疡、上睑下垂、沙眼性眼干燥症、泪道阻塞及慢性泪囊炎、睑球粘连和角膜浑浊。分泌物涂片检测衣原体包涵体是最常用的筛选方法。
慢性滤泡性结膜炎:常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为双侧,颗粒杆菌可能为其病因。晨起常有分泌物,眼部有不适感,滤泡多见于下穹隆与下睑结膜,但不肥厚,1~2年后自愈,无瘢痕形成;
倒睫:鼻梁低平又有内眦赘皮或者睑内翻的儿童,在下视时常会发生内翻倒睫,睫毛刺激眼球会有异物感;
维生素B2缺乏:维生素B2缺乏会有眼红、发痒、视觉疲劳、眼睑痉挛,结膜非特异性炎症等,此类患儿多有偏食病史,饮食过分精致,缺乏新鲜蔬菜;
心理因素:如:原来正常,受周围小朋友动作影响而致;
抽动症:大多同时伴随肢体抽动(耸肩、耸鼻子、吸鼻子、努嘴)、摇头、尖叫等,与情绪有关(批评多时症状会重);
蛔虫感染:平时多有不注意饮食卫生及手卫生诱因,表现为肛周瘙痒、腹痛,便常规可见虫卵;
(1)要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检查,以便及时治疗;
(2)对因治疗:远视者予验光配镜;结膜结石者给予剔除结石;
结膜炎、浅层角膜炎者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和抗病毒眼液点眼;
倒睫者根据严重程度选择手术或者保守治疗;
考虑维生素缺乏补充维生素;
考虑沙眼,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眼科找不出问题,需神经内科就诊除外抽动症等;考虑蛔虫感染予驱虫治疗;
明确发现孩子接触频繁眨眼的患儿后出现眨眼,可用做游戏、讲故事等利于集中精力的方式转移注意力,不能批评甚至殴打、辱骂。
(3)注意眼卫生:要经常督促孩子洗手,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考虑沙眼者,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
孩子频繁眨眼需要引起重视,但也不用过于忧虑,尽早去专业医院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今天的科普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您有疑问未能解答,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值班老师,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用,欢迎转发分享,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