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无意识的面部抽搐是怎么回事?
最近,有宝妈反映,说自家3岁的孩子无意识的面部抽搐,急问到底该怎么办?
首先,考虑为抽动症,其表现为不由自主抽搐,症状为眼皮跳动,逐渐向下发展到面颊,控制不住表情,口角,甚至歪斜,面部一抽一抽的,大多数病人是单侧发病,少数病人是面颊两侧发病,发病时不由自主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情况加重,严重时还会出现眼睛睁开困难,耳朵内也会有杂音。
为什么会得抽动症呢?
1、目前最常见的是血管压迫面神经。
2、桥小脑角区其他非血管占位,例如‘肿瘤’‘囊肿’‘肉芽肿’等等
3、也有少部分病人是因为面神经麻痹恢复不良,最后成为面肌痉挛。
精神紧张,疲劳,失眠,这些因素都会诱发面肌痉挛,但这些也是可以预防的
4、遗传因素: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病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较为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5、中枢神经递质失衡:主要是基底节纹状体多巴胶能活动过度或多巴胺受体超敏感。
6、病理因素:围生期损害,如母亲怀孕期间受惊吓、先兆流产、产伤、窒息、早产、过期产、难产、剖腹产、新生儿黄疸等因素可能与本症有关。
7、躯体因素:起始往往由于局部激惹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或倒睫刺激引起眨眼;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衣领过紧引起摇头。当局部疾病原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
8、精神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 、过严家教、学习负担过重、受惊吓等。
9、免疫病理损害:链球菌、病毒感染
抽动症治疗方法:
1、中医药治疗:脾虚、脾肾两虚为本,肝阳亢盛、风痰内扰为标。
2、西药治疗:氟哌啶醇、泰必利、利培酮、氯氮平、可乐定、γ-氨酪酸、肌苷、维生素B6等。用药时间6个月~1年,重者1~2年,甚至到青春期。有效率60~80%。
3、心理治疗 是抽动障碍治疗的重要环节,是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减少合并症的主要手段
01、心理转移法:当儿童抽动发作时,不要强制其控制,最好采用转移法,如发现患儿抽动明显时,可让他帮你把报纸递过来或做些轻松的事。这样通过减轻由抽动带来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感,通过肢体的有目的活动而逐渐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
02、认知支持疗法:儿童常因挤眉弄眼等抽动症状而深感自卑,患儿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感到痛苦而不能自拔。如果此时父母还唠叨、过分限制、没完没了地指责,犹如雪上加霜。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恶性循环,在心理医生指导下,父母与儿童一起分析病情,正确认识抽动症状的表现就象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病,并不是坏毛病,逐渐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感。
03、行为疗法:行为相反训练,如对于发声抽动病儿可进行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另外还有自我监视和松弛训练疗法,但以相反习惯训练疗效最好。
生活饮食:
注意妥善安排日常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紧张疲劳,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和文娱活动,注意运动不能过量。避免食用含食物添加剂、色素及咖啡因饮料食品,煎炸类食品、肥甘厚味、生冷食品。
抽动症预后:
抽动障碍预后一般良好,根据研究,在青春期过后大约30~40%的病人抽动症状可自行缓解, 25~30%病人抽动症状明显减轻,25~30%病人抽动症状迁延到成年,甚至终生者,但对学习及社会适应一般影响不大。
更多关于“小孩无意识的面部抽搐是怎么回事?”的相关疑问,你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的值班老师,获取针对性的分析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