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妇儿联盟合作机构
西南儿童医院高新院区
残联定点
首页 康复知识 儿童脑瘫

儿童脑瘫治疗有哪些误区?如何走出?

文章发布时间
2021-11-17
西南儿童康复医院
西南儿童康复医院

脑瘫的表现是儿童在发育过程中运动功能障碍,可伴有视听感觉、行为、智力异常。

但临床实践证明,由于儿童未成熟脑组织的可塑性,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不断改善。如果能早期干预,运动功能障碍等脑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可以得到改善,甚至接近正常。

这就要求医生和家长密切配合,及时掌握高危新生儿的异常症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那么治疗儿童脑瘫有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半岁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喂奶不好、太安静、害怕时身体僵硬,但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纪小,身体虚弱。

误区二:

早产儿家长看到孩子翻身、躺、坐、站、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正常同龄儿童,往往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引起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恢复,往往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误区三:

当父母发现孩子在运动中姿势异常时,往往认为孩子的骨骼和肌肉有问题,耽误了就医时间。

误区四:

一旦医生诊断孩子患有脑瘫,父母往往首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四处就医,希望通过常规的注射、药物来缓解孩子的运动功能不良。

误区五:

父母把孩子治愈的希望寄托在手术上,而忽视了术后康复训练,导致部分孩子功能改善不明显或复发。

误区六:

一些中重度脑瘫儿童的家长只希望孩子接受功能训练、组装矫形器等非创伤性治疗,而忽视了长期高度痉挛对脑瘫患儿常见肌肉的不良影响,延误了进一步改善功能的机会。

误区七:

一些人认为运动训练可以取代一切,一些人夸大了手术的有效性,还有一部分人让脑瘫患儿不分原因进行高压氧治疗等单一治疗。

其实对于脑瘫儿的康复训练,应科学掌握康复治疗的原则,针对不同儿童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全面、系统的康复计划。

对早产儿,出生时有窒息史,出生后有病理性黄疸儿,应密切跟踪观察。

如果发现孩子在3个月内容易感到震惊、哭泣、睡眠困难、牛奶无力、吞咽咀嚼困难、听到声音或拥抱、哭泣、独立活动减少、哭泣时头部和身体后退,4~5个月,儿童头仍不直,眼睛不会看物体,不伸手,6~8个月的儿童仍不会独自等待上述表现,父母应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

包括: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运动训练和上肢作业疗法;促进语言智力发展的语言治疗和音乐治疗;老年儿童特殊教育、体育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应用改善脑组织营养代谢、保护神经元的药物(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等。);减少中医按摩、水疗和手术,改善肢体关节活动范围。

此外,根据儿童年龄和功能障碍程度,使用必要的矫形器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由于脑组织受损,脑瘫儿童的康复贯穿终生。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法,都是综合康复的组成部分。家长和医务人员应树立全面康复的概念。

以上就是关于儿童脑瘫的治疗误区了,如果您有疑问未能解答,可以点击下方的【在线咨询】,咨询我们的值班老师,如果您觉得文章有用,欢迎转发分享,帮助更多的人~

医生团队
专家推荐
主任医师
儿童发育迟缓、语言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遗尿症、癫痫等疾病诊治,高危儿筛查诊治干预。
副主任医师
儿童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等儿童生长发育疾病诊疗。
副主任医师
儿童抽动症、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脑发育不良等疾病的诊治及医教结合指导 。
副主任医师
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甲低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临床诊治。
主任医师
矮身材、生长落后、身高促进、性早熟、性发育异常、甲状腺疾病、肥胖症、儿童营养、儿童保健、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主任医师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多动症(ADHD)、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抽动症、发育性语言障碍、脑瘫、感觉统合障碍、情绪障碍、发育迟缓、遗传代谢性疾病(Rett综合症、DMD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天使综合征)、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心理障碍等诊断、评估和康复治疗。矮身材、生长落后、身高促进、性早熟、性发育异常、甲状腺疾病、肥胖症、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医院首页
首页
医师团队
医师团队
咨询预约
咨询预约
电话问诊
电话问诊
康复课程
康复课程